易:好的老师,我找找看……额,幸亏您给提了醒,要不然这样的资料还真不好找呢。

有一篇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杨光祖先生写的文章,名为《孟子与逍遥》,这算比较权威的看法了,大致是这样写的:孟子是自我感觉极其良好的。

他说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。”

自认为乃周文王、孔子之接续者,又说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

这种“舍我其谁”

的霸气,大概就是孟子的标配。

他还说“王如用予,则岂徒齐民安,天下之民举安。”

就是说如果齐王能重用我,岂止是齐民安定,天下民众都能安定。

正因为他自我定位如此之高,平时行事也很讲究排场。

有一次,孟子准备去拜见齐王。

正好齐王派人来了,说自己本该来见孟子,结果感冒,不敢吹风。

如果孟子肯来朝,他一定临朝办公,接见孟子。

这如果是一般人,肯定是很高兴的。

既有面子,又有里子。

然而,孟子却摆谱了,说:“不幸而有疾,不能造朝。”

翻译成现代汉语,是说“不幸得很,我也有病,不能到朝廷来。”

这样的行事,就让人有点奇怪了。

你不是准备去见齐王吗?人家一请,还不去了?,给孟子算过账,孟子在齐国当国卿时,年薪是10万钟粟。

据《管子》中的相关记载,在春秋时期,齐国一百亩田的粮食产量为20钟粟,那么,10万钟粟相当于50万亩耕地一年的粮食产量。

从当时的购买力来计算,十钟粟可交换成一镒黄金,一镒相当于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。

十万钟粟就是二十万两或二十四万两黄金。

先秦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4-16克,十万钟粟至少相当于300万克黄金,如今的黄金价格为每克300多元人民币,那么十万钟粟相当于9亿元!

《管子》讲的是春秋时期的事,但此书成于战国时代,而孟子是拿的战国时候的薪水,以上计算还是有合理之处,孟老师的年薪按照当今的购买力,可能不少于一亿元。

老师,我估计孟子从来没经历过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”

的日子吧?(问题)书友们,如果可以选择,大家愿意拥有孟子的人生,还是愿意拥有孔子的人生呢?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